四川丘陵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发布时间:2016-10-27

0

玉米是我省丘陵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 其产量高低对该区域粮食总产量和农村经济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 该区域玉米生产历来倍受各相关部门和农民朋友的高度重视, 新品种新技术不断涌现, 为该区域玉米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但怎样才能在新的品种条件下, 通过栽培实现玉米产量的提高? 为此, 我们进行了相关试验, 针对现有玉米品种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供广大农民朋友参考。
    一、选择优良品种
    近年玉米育种取得了巨大进展, 新品种不断涌现, 目前每个地方生产上都有几十个品种可供选择。但我省丘区自然条件差异大, 并且因台位不同, 土壤肥力、水分条件各异, 对品种的适应性要求也有较大的差异,各地可因地制宜选择种植。
    二、适时播种
    适时早播可延长玉米生长期, 积累更多的干物质, 最终实现提高产量的目的。一般而言, 春玉米在土壤表层 5~10cm的地温稳定在 10~12℃时即可播种,育苗移栽的可提前 10~15 天左右播种, 采取地膜覆盖育苗。但在我省丘陵地区, 由于特殊的自然气候条件和种植制度原因, 加上该区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差, 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播期必须考虑气温、干旱情况、种植制度等综合因素。首先是气温必须满足玉米发芽生长要求, 或通过农业增温措施( 如地膜覆盖技术) 满足; 第二是尽量将玉米的需水临界期安排在雨水相对丰足期; 第三是与小麦的共生期最多不能超过40 天。综合考虑, 我省丘陵区玉米播期以3 月下旬至 4 月上旬较适宜, 东南部靠前, 西北部靠后。
    三、育苗移栽
    玉米育苗移栽在保证苗齐苗壮、保证密度、提前播种和缩短玉米与小麦的共生期、提高玉米产量上都具有显著的作用。育苗移栽的主要技术要点包括:
    1.种子处理 目前大多数种子公司的玉米种都进行了包衣处理, 已包衣的种子不必再进行种子处理。对于没有进行包衣处理的种子, 播种前应该进行晒种、浸种、拌种处理。①晒种: 将精选的种子在播种前选择晴天连续晒种 2~3天, 以增强种子内部酶的活性和杀灭种皮上的病菌, 减轻病虫害, 提高发芽能力; ②浸种: 浸种的方法很多, 一般用温水( 约 55℃) 浸 6~10 小时, 也可用相应的促根等药剂混合浸种; ③拌种: 主要是为了防止鸟、兽、虫、病危害, 浸种后可用浓度为 0.5%的碳酸铜拌种, 防治黑粉病及丝黑穗病; 用玉米专用拌种剂, 防治各种地下害虫。
    2.育苗技术 采用玉米秧盘规范化
    育苗。选择向阳背风、灌排方便、靠近大田的地方做苗床。一般苗床宽为 2 张育苗盘长宽, 将表土取出, 放在边上, 数量以装满育苗盘和填满四周为准。然后将育苗盘置放于整好的苗床内, 将取出的表土铺入育苗盘内, 先装满盘孔 3/4土, 然后播种。每孔内播经浸种催芽的
    露白种子 1 粒( 种子催芽露白, 以免缺苗) , 播种后再用细土盖种(填满盘孔)。播种后, 再将育苗盘四周和育苗盘之间空隙用细土填满, 灌足水, 架拱, 覆盖地膜。要求每隔 60~80cm, 插一根竹条,竹条呈拱形, 拱顶离床面距离为 40~55cm。盖膜时把膜拉紧, 膜边用细土埋压完全, 防止被风掀开和保温。苗床管理的基本要求是: 通过调节苗床的水分和温度, 培育健壮、整齐的秧苗。播种至出苗期, 要严盖地膜, 经常注意床内情况, 特别注意保持床土湿润和适当的温度, 以利出苗。太阳过大, 会造成膜内温度过高而烧种, 因此, 出苗后要选择晴天及时揭膜炼苗, 防止烧苗。要及时防治病虫和鼠、鸟危害。要根据床土温度和秧苗情况, 及时施用清淡粪水提苗, 确保壮而不旺。移栽前 5 天左右, 结合浇水增施“送嫁肥”(50kg 清粪水加 100~150g 尿素施用) , 促进成活返青。
    四、合理密植、规范化栽培
    合理密植是玉米获得高产的重要前提。一般情况下, 若土壤肥沃、水分充足, 应选用株形紧凑品种, 种植密度可适当加大; 土壤瘠薄、水肥条件较差, 应选用株形疏散的品种时, 并适当稀植。
    根据我们在中江县仓山镇的研究, 大穗型品种和紧凑型品种在每亩 2500~4000 株情况下, 玉米产 量随 密 度 的 增 加 而 增 加 。 以 每 亩2500 株为对照, 两个品种每亩 4000株的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 23%和 21%,每亩 3500 株的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8%和 12%。由此可见, 即使是大穗型品种, 也应该适当增加密度, 合理密植,才能获得高产。
    1.适时移栽 一般在苗龄 10~15天, 幼苗有可见叶 3~4 片( 二叶一心至三叶一心期) 时移栽为好。
    2.严格控制移栽规格, 保证密度应保证每亩达到 3500 株。若旱地“双二五”开厢, 玉米株距 24cm, 预留行内玉米行距 40cm, 每边离小麦 20cm。小麦收后玉米的宽行为 1.2m, 有利于播种黄豆和栽红苕。要根据行距和总株数计算株距。
    3.采用单株分级定向移栽 移栽时,应根据秧苗大小分类、分级、分段定向移栽 ( 玉米幼苗的第 1 片叶一律向外,且叶片与行向垂直, 并错窝种植) 。
    4.控制移栽质量 要以有利于本田成活早、返青快, 达到苗匀、株壮为目标。在精细整地和按照密度要求规划好行株距的基础上, 窝大底平, 深浅适度。根据土壤墒情和底肥计划用量, 施足底水、底肥。移栽后, 要用细土盖窝, 深浅以不露苗土为度。选择晴天移栽, 有利新根生长, 防止土壤板结, 促进成活。
    5.及时盖膜, 盖全膜, 保证盖膜质量 玉米覆膜栽培有良好的增温、保水、促进养分转化等综合效应, 增产增收的效果显著, 特别在干旱时, 全膜覆盖的抗旱效果非常明显。因此移栽施肥后要及时盖膜, 并保证盖膜质量, 膜两边要用细土压严实, 以免被风掀开, 影响保温保湿效果。玉米苗引出后, 要用细土将洞盖严。在玉米直播地区, 应按相同规格播种覆膜, 并保证苗齐苗壮。
    五、按需施肥、合理分配
    玉米每生产 100kg 的籽实, 需要吸收氮素 2.2~4.5kg、磷 (P2O5)0.7~1.6kg、钾(K2O)1.5~4.0kg, 三要素比例约为 3∶1∶2~3。随着产量的提高,单位产量需肥量上升。在一般肥力条件下, 要获得较高的玉米产量, 每亩施肥量 应 达 到 氮 20 ~25kg、 磷 6kg、钾10kg。玉米各生育期的吸肥规律为苗期到拔节期吸氮占总量的 10%, 磷占总量的 4%, 钾占总量的 11%; 拔节期至授粉期氮占 65%, 磷占 49% , 钾占85%; 授粉到成熟期氮占 25%, 磷占47%, 钾基本不再吸收。可见拔节期至授粉期是玉米需肥的主要时期。根据玉米的需肥特性, 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要特别重视拔节肥和攻苞肥的施用。
    1. 施足底肥 每亩用过磷 酸 钙50kg, 氯化钾 10kg, 集中穴施或条施,与土混匀, 再播栽玉米。播栽后每亩再用清粪水 2000kg 加尿素 5~10kg 或碳铵 10~20kg、硫酸锌 1~2kg 施用。
    2.适施拔节肥 在玉米 6~7 叶展开时, 每亩用清粪水 2000kg 加尿素 10kg或碳铵 20kg、氯化钾 5~10kg 混合施用。若是直播玉米, 在出苗后 4 叶期还应追施 1 次提 苗 肥 , 按 亩 用 清 粪 水1000kg、尿素 2~3kg 混合施用。
    3.重施攻苞肥 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施用, 以速效氮肥为主, 适当补施速效磷肥。亩用 1500~2000kg 粪水加尿素20~30kg 混施, 若施用其他有机肥, 尿素可适当少施。
    4.巧施攻粒肥 在玉米抽雄后, 根据玉米生长情况, 酌情施用攻粒肥。一般亩用 3~5kg 尿素对清粪水灌根。长势差的多施, 长势好的少施, 长势旺的不施。
    六、加强田间管理
    1.查苗补缺, 保证全苗 移栽后或直播出苗后, 要经常注意查苗补缺, 保证全苗。
    2.抗旱、排涝 干旱是我省丘陵区的主要灾害性气候, 因此在玉米生育期中都要注意及时抗旱, 特别是在抽雄扬花期间, 一定要防止“卡脖子旱”的为害。排涝防积可减轻多种玉米病害发生, 并且可提高玉米生活力。因此, 在玉米生育期中不但要抗旱, 还要注意排涝防积。
    3.搞好病虫及杂草防治 玉米病害有 30 种以上, 为害性较大的有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病、青枯病、病毒病和茎腐病等, 除采用相应的药剂防治外, 还应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预防。玉米害虫主要有玉米螟、地老虎、蝼蛄、红蜘蛛、高粱条螟和粘虫等, 一般用相应杀虫剂防治, 生产上要注意掌握防治时间。杂草也是造成玉米减产的一个重要因素。玉米田杂草种类较多, 除中耕除草外, 采取化学除草是最行之有效的途径, 生产上应针对杂草种类选用相应的除草剂进行防除。
    4.人工辅助授粉 人工辅助授粉可有效减少秃尖、缺粒, 达到增产的效果。特别在阴雨天多且影响到自然授粉时,很有必要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人工授粉要特别注意在露水干后、温度不过高时进行, 一般在上午 8~11 时为佳。
    七、及时收获
    玉米成熟时要及时收获, 特别是大穗大粒的马齿型品种, 一般在果穗苞叶70% 左右变黄就应及时收获、晾晒。否则在田间过熟后遇阴雨易产生穗腐、发芽和虫害, 造成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