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定编号:川审稻2005 016
1、品种来源
系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D62A与恢复系R101组配育成的中籼迟熟优质杂交稻组合。
2、特征特性
该品种比汕优63迟3.42天,亩有效穗12.39万,每穗着粒178.78粒,每穗实粒138.43粒,结实率77.59%,千粒重24.94克。该组合生长势旺,株型适中,分蘖力强,苗期长势旺,后期转色好。品质测定:糙米率81.5%,精米率74.9%,整精米率62.6%,粒长6.6毫米,长宽比3.0,垩白米率21%,垩白度3.3%,透明度2级,胶稠度86毫米,碱消值6.5级,直链淀粉含量21.3%,蛋白质含量9.3%,达到国颁优质米三级标准。稻瘟病抗性鉴定:2003年叶瘟7、6、5级,颈瘟5、9、7级,2004年叶瘟,4、5、2、5级,颈瘟7、9、7、7级。
3、产量表现
2003年参加四川省中籼迟熟优质B组区试,平均亩产517.93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0.33%,2004年参加四川省中籼迟熟优质A2组区试,平均亩产576.54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97%,两年平均亩产548.51公斤,比对照增产2.82%;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7.6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8%。
4、栽培要点
适时早播,培育多蘖壮秧,合理密植,保证基本苗,合理施肥。
5、种植区域
适宜于四川平坝和丘陵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